紫癜可能是过敏性皮肤病,但也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等。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1、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因过敏导致的紫癜类型。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皮肤紫癜。常见的致敏因素包括感染,像细菌、病毒感染;食物过敏,例如鱼虾、牛奶、蛋类等。患者多先出现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按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严重时可出现水疱、血疱。
2、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在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皮肤和黏膜会出现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大小,分布不均,以四肢多见,严重时可融合成瘀斑,还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表现。
3、血管性疾病: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导致血管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血管壁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褪色,好发于面部、口腔黏膜、鼻腔、手指等部位。
若发现皮肤出现紫癜,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就诊时详细向医生描述紫癜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诱因、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信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抗体检测、血管脆性试验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