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危害主要以胎儿缺氧、母体大出血、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主。如果怀疑胎盘早剥,应立即就医,建议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
1、胎儿缺氧:胎盘早剥发生后,胎盘与子宫壁分离,胎盘的血液灌注减少,无法为胎儿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胎儿在宫内会因缺氧出现胎动异常,如胎动频繁后减弱甚至消失。严重缺氧可导致胎儿窘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胎儿窒息死亡。这是胎盘早剥对胎儿最直接且严重的危害。
2、母体大出血:胎盘早剥会使子宫壁与胎盘之间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若剥离面积较大,出血难以控制,可导致母体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还会影响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损害脏器功能,危及母体生命。此时可能需遵医嘱紧急进行输血治疗,如输入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补充血液成分,维持循环稳定。
3、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后,子宫肌层因受到血液浸润,收缩功能会受到影响。在胎儿娩出后,子宫不能有效收缩,胎盘剥离面的血管无法闭合,从而导致产后出血。这是产妇产后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若出血仍难以控制,可能需进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切除术等。
4、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时,从剥离面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中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障碍可使母体全身出血倾向增加,不仅伤口出血不易止住,还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治疗时可能需遵医嘱补充凝血因子。
孕妇应定期产检,积极治疗高血压、慢性肾炎等基础疾病。孕期避免腹部受到撞击,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乘车安全等。如果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