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常用药物有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地诺前列酮等,但需要遵医嘱进行使用。如果考虑流产,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为宫内妊娠、孕囊大小与位置,还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白带常规等检查,评估身体状况。
1、米非司酮:该药物属于抗孕激素药物,能与孕酮受体结合,竞争性地阻断孕酮的活性,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和发育,从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常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早期药物流产,可有效软化宫颈,为后续操作创造条件。
2、米索前列醇:该药物是前列腺素类似物,能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促使胚胎排出体外。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时,米非司酮使胚胎松动,米索前列醇则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二者协同作用,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常用于停经49天内的宫内妊娠。
3、卡前列甲酯栓:同样为前列腺素类药物,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强烈收缩,促进胚胎及附属物排出。多在药物流产过程中,与米非司酮序贯使用,尤其适用于对米索前列醇有禁忌证或使用米索前列醇效果不佳的情况。
4、地诺前列酮:该药物能引起子宫收缩,使子宫肌层和蜕膜释放前列腺素,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从而实现流产。在临床应用中,对于一些中期妊娠引产,地诺前列酮可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终止妊娠,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流产有一定风险,可能出现流产不全、出血过多等并发症。日常生活中,若选择药物流产,流产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流产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若流产后出现阴道出血持续不止、腹痛加剧、发热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