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术是一种用于产前诊断的重要操作,通过抽取羊水获取胎儿细胞及相关物质,以检测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情况,其操作步骤通常包括术前准备、定位穿刺点、消毒与麻醉、穿刺抽取羊水、术后处理等。
1、术前准备:孕妇需先进行一系列检查,如B超检查确定胎儿位置、胎盘位置及羊水情况,同时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孕妇术前需排空膀胱,以减少穿刺时对膀胱的损伤风险。
2、定位穿刺点:孕妇平躺在检查床上,医生再次通过超声确定胎儿、胎盘和羊水的准确位置,选择一个合适的穿刺点。穿刺点通常选在子宫底下2-3横指、腹中线两侧,避开胎盘和胎儿肢体,以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安全。
3、消毒与麻醉: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一般情况下,羊水穿刺无需麻醉,因为穿刺针较细,疼痛程度大多孕妇可以忍受。但如果孕妇对疼痛特别敏感,医生可能会在穿刺点局部注射少量利多卡因进行麻醉,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4、穿刺抽取羊水:医生使用一根细长的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子宫肌层进入羊膜腔。当穿刺针进入羊膜腔后,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抽取适量羊水。抽取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及超声下胎儿的情况。抽取完毕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5、术后处理:穿刺部位按压数分钟,防止出血,之后贴上无菌敷料。孕妇需在医院观察1-2小时,期间监测胎心、胎动情况及孕妇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等异常表现。若无异常,孕妇可在家人陪同下回家休息。
羊水穿刺术后,孕妇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沐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