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曲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创伤感染以及消化道摄入三种途径感染人。肺曲菌病是由曲霉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侵犯人体肺部引发疾病。
1、呼吸道吸入:曲霉菌的孢子在空气中广泛存在,当人体吸入含有曲霉菌孢子的空气后,孢子可在肺部定植、生长并引发感染。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可以清除或抑制曲霉菌的生长。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接受器官移植等人群,曲霉菌容易在肺部大量繁殖,导致肺曲菌病的发生。
2、皮肤创伤感染:当皮肤有破损时,曲霉菌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进而扩散至肺部。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通常发生在皮肤创伤后接触到大量曲霉菌污染的环境,如在建筑工地、农田等环境中受伤,且伤口处理不当,曲霉菌就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肺部,引发感染。
3、消化道摄入:如果食用了被曲霉菌污染的食物,曲霉菌可能在消化道内生长,并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然后播散到肺部。不过,这种途径导致的肺曲菌病较为罕见。一般来说,只有在大量摄入严重污染曲霉菌的食物,且人体消化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时,才可能发生。
对于预防肺曲菌病,建议免疫功能低下者尽量避免前往曲霉菌容易滋生的环境,如潮湿的地下室、建筑工地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减少曲霉菌的滋生。对于皮肤有创伤的情况,要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避免感染。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肺曲菌病。一旦怀疑感染肺曲菌病,应及时就医,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伏立康唑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