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痒且越抓越痒的原因众多,包括非疾病因素如足部卫生不良,以及疾病因素如足癣、湿疹、汗疱疹等。患者要注意保持足部干燥,避免过度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一、非疾病因素:
长时间不洗脚、不换袜子或穿不透气的鞋子,皮肤表面的污垢和角质会产生刺激性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二、疾病因素:
1、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等。足癣可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等。水疱型足癣常表现为脚底板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疱液清澈,周围无红晕,瘙痒剧烈。搔抓后水疱破裂,可继发细菌感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严重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
2、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脚底板湿疹多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治疗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等,使用药物应遵医嘱。
3、汗疱疹: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与汗腺导管堵塞、过敏、精神因素等有关。常表现为脚底板出现深在性小水疱,米粒至黄豆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且周围皮肤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
若脚底板痒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