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并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尽管二者存在相似之处,都与子宫内膜组织异常生长相关,且都可能导致女性痛经、不孕等问题,但在病理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盆腔脏器、腹膜、卵巢等。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受卵巢激素影响,会出现周期性出血,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疼痛、粘连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子宫腺肌症,是子宫肌层内出现了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导致子宫肌层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主要原因是子宫肌层的损伤以及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壁损伤的因素,都可能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风险。
- 从症状上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复发性骨盆疼痛,疼痛程度和时间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在月经期间疼痛加剧,还可能伴有性交痛、排尿痛、排便痛等,且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大,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腺肌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即随着病程进展,痛经程度逐渐加重,月经量增多,子宫均匀性增大,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不孕,但总体对生育的影响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稍小。
无论是子宫腺肌症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应及时就医,结合症状、妇科检查、超声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孕三烯酮、达那唑等缓解症状。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