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并不单纯是由免疫力低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免疫低下和免疫亢进可能引发该疾病,但物理变化、食物、药物等因素同样能导致发病。
-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皮肤疾病,通常伴有瘙痒,风团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出现。免疫力低下时,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而感染是诱发荨麻疹的常见因素之一。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产生针对自身细胞的抗体,这种免疫亢进状态也可引发荨麻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较易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针对免疫因素导致的荨麻疹,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瘙痒和皮疹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调节免疫。
- 除此之外,许多非免疫因素也能引发荨麻疹。皮肤受到冷、热、日光照射、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变化刺激,可诱发荨麻疹。例如,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接触冷风、冷水后,局部皮肤会迅速出现风团。常见的鱼虾、牛奶、蛋类等食物过敏,也可导致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此外,如青霉素钾、磺胺嘧啶等药物也可能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诱发荨麻疹。对于这些因素导致的荨麻疹,首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食物过敏者避免食用致敏食物。治疗同样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若由药物过敏引起,需停用致敏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诱发因素,如记录饮食和生活中的接触物,排查可能的致敏原。如果荨麻疹症状频繁发作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