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附件囊性包块是妇科超声检查中常见的描述,指子宫周围的附件区(主要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出现含液体的囊性结构。其可能是生理性囊性包块,比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也可能是病理性囊性包块,比如巧克力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若发现子宫附件囊性包块,不必过度惊慌,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明确包块性质。
一、生理性囊性包块:
在女性正常生理周期中,卵巢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常见的生理性囊性包块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成熟后不破裂或闭锁,导致卵泡液积聚形成;黄体囊肿则是在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且血肿液化形成。生理性囊性包块一般直径较小,通常无症状,会在1-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即可。
二、病理性囊性包块:
1、巧克力囊肿:是由于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到卵巢,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血液积聚形成囊肿。囊内液体呈褐色黏稠状,类似巧克力。患者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等症状。
2、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一种,起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向黏液性方向分化形成。肿瘤细胞分泌大量黏液,积聚在囊腔内形成囊性包块。黏液性囊腺瘤一般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随着包块增大,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子宫附件囊性包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