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毛囊性丘疹,其病因包括非疾病因素如皮肤干燥、维生素缺乏等;以及疾病因素如内分泌失调、皮肤代谢障碍等。
一、非疾病因素:
1、皮肤干燥:局部皮肤水分流失,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会加重毛囊口角化程度,进而引发毛周角化病。日常遵医嘱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霜等,增加皮肤水分,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进而缓解症状。
2、维生素缺乏:体内缺乏维生素A等营养素,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角化过程。维生素A对于维持皮肤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功能至关重要,缺乏它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增厚,毛囊口过度角化。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等,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A软胶囊进行补充。
二、疾病因素:
1、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尤其是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影响皮脂腺和毛囊的功能,导致毛囊口角化异常加重。对于此类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调节内分泌。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2、皮肤代谢障碍:皮肤的新陈代谢出现问题时,角质细胞不能正常脱落,就会在毛囊口堆积,导致毛囊堵塞,进而引发毛周角化病。一些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身体代谢缓慢,皮肤新陈代谢也会受到牵连,从而增加患病几率。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药物或抠抓皮损,以免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