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环境下因缺氧等因素引发的肺水肿属于高原病,而在非高原地区,因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多种其他原因导致的肺水肿则不属于高原病。肺水肿指肺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使肺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可引发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 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降低、氧气含量减少,人体会处于缺氧状态。身体为适应这种环境,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肺血管收缩,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长期或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会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内,从而引发肺水肿,即高原性肺水肿,这是高原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治疗时,需尽快将患者转移至低海拔地区,可通过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同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如硝苯地平、氨茶碱等,硝苯地平可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氨茶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 在非高原地区,肺水肿有多种病因。左心衰竭是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肺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肺水肿。治疗需针对心力衰竭进行,可遵医嘱使用强心药物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或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缓解肺水肿症状。而严重的肺部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炎症会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使液体渗出形成肺水肿,治疗主要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控制感染。
如果需要前往高原地区,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提前进行身体检查,评估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初入高原时,要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给身体足够时间适应。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呼吸困难等疑似肺水肿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对于有心脏、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复查,遵循医嘱用药,降低肺水肿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