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时,正确的体温调节方式应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散热,而非“捂着”。捂热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诱发高热惊厥。但需注意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受凉。发烧护理的核心是监测体温、补充水分,并遵医嘱结合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合理使用。
- 传统观念认为“捂汗退烧”有效,但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过度包裹会阻碍散热,使体温骤升,增加高热惊厥风险。尤其婴儿捂热综合征(因过度保暖导致的高热、脱水甚至器官损伤)是严重并发症。若手脚冰凉(提示体温上升期),可适度保暖,但一旦体温稳定或开始出汗,需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 发烧时保持室温20-24℃,穿轻薄透气的衣物,通过皮肤散热降低体温。可采取温水擦浴(避开酒精或冰水)辅助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脱水。若体温≥38.5℃且孩子精神萎靡,可遵医嘱口服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根据不同阶段合理调整孩子的穿着和所处环境。不要盲目捂着或晾着孩子,若出现嗜睡、持续呕吐、皮疹或抽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孩子发热症状,或者引起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