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囊肿的形成主要涉及非疾病因素中的生理性变化、妇科手术,以及疾病因素中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腺囊肿及其他宫颈病变。
一、非疾病因素:
1、生理性变化:女性在青春期后,受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会发生移位。当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可能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内,将腺管口阻塞,使得宫颈腺体分泌的黏液无法顺利排出,从而积聚形成囊肿。这种生理性的宫颈腺囊肿通常较小,且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囊肿变化即可。
2、妇科手术:多次进行人工流产、剖宫产、宫颈锥切术等妇科手术,可能会损伤宫颈组织。在宫颈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的结缔组织会压迫腺管,导致腺管狭窄甚至堵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进而形成囊肿。
二、疾病因素:
1、慢性宫颈炎:宫颈长期受到病原体感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引发慢性炎症。炎症刺激会使宫颈腺管上皮增生、狭窄,同时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进一步压迫腺管,阻碍腺体分泌物排出,导致囊肿形成。
2、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病变组织可累及宫颈腺管,导致腺管结构破坏、堵塞,引起腺液潴留形成囊肿。
若发现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