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支原体感染可由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感染、生殖系统疾病等因素造成。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增加不孕、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情况的风险。因此,如果怀疑感染支原体,应及时就医,进行支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测等相关检查。
1、性接触传播:这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与感染支原体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很容易感染支原体。因此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
2、间接接触传播:接触到被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池、游泳池、毛巾、衣物、马桶座圈等,也可能感染支原体。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卫生用品,如必须使用,可先进行清洁消毒。
3、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支原体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被感染。孕期应做好产检,若发现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如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
4、医源性感染: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人工流产、刮宫术等,若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将支原体带入体内导致感染。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操作,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
5、生殖系统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可破坏生殖系统的正常防御功能,使支原体更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需遵医嘱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如阴道炎可使用克霉唑、甲硝唑等药物,宫颈炎可根据病情采用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提倡使用安全套。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支原体感染及其他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