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慌,主要是因为紧张情绪诱发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干扰日常生活,建议积极遵医嘱进行医疗干预。
- 焦虑发作时,人体会应激性地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后,心脏受其支配,心跳速率陡然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增强,目的是为机体快速供能以应对可能的危机,则会导致心慌的感觉出现;与此同时,支气管平滑肌在交感神经作用下收缩,致使气道变窄,气体在肺部的交换受阻,造成胸闷、气短现象。
- 另外持续的焦虑引发的紧张情绪,使得自主神经长时间处于紊乱状态,进而打乱身体正常的生理运行规律。正常人体依靠自主神经精细调控呼吸、心跳、消化等各个系统,以维持平衡稳定。然而焦虑导致的紊乱打破了这种平衡,使得各器官功能失常。以消化系统为例,紊乱的自主神经会造成肠胃蠕动紊乱,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无疑给身体增添了更多不适,而胸闷气短心慌等问题也会在身体整体功能失调的情境下愈发突出。
针对焦虑症伴发胸闷气短心慌的患者,首先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例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引导患者识别并纠正负面思维模式与不良应对策略,从心理源头减轻焦虑。药物治疗上,医生依据病情,常开抗焦虑药物,像苯二氮?类的氯硝西泮,其能迅速缓解焦虑引发的身体应激反应;还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的帕罗西汀,持续服用可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稳定情绪,改善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带来的躯体不适。此外,患者平日里要养成规律作息习惯,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助力身心放松,逐步恢复身体正常的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