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指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依据孕周不同,胎膜早破可划分为足月胎膜早破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前者指妊娠满37周后发生的胎膜早破,后者则是在妊娠未满37周时出现胎膜破裂现象,这一病症会给母婴健康带来一系列风险。
- 机械性刺激是引发足月胎膜早破的常见原因。在孕期,随着胎儿逐渐发育长大,羊水量不断增加,子宫内压力持续上升。当孕妇活动量过大,或是腹部受到外部撞击,例如摔倒、碰撞等,都会对胎膜造成额外的压力。此外,性生活过于剧烈,也可能直接刺激胎膜。这些机械性外力,使胎膜局部承受的压力超出其承受范围,可能导致胎膜破裂。特别是在孕晚期,胎儿头部下降,对宫颈口产生压迫,胎膜所受压力进一步集中,在机械性刺激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破裂。
- 生殖道感染同样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诱因。孕妇在孕期,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容易被打破,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大量繁殖。这些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宫颈,引发宫颈炎症,使宫颈局部组织变得脆弱。炎症还会刺激胎膜,促使胎膜局部产生前列腺素,导致胎膜弹性降低、脆性增加。随着孕期推进,在子宫收缩、胎儿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本就因感染而受损的胎膜,无法承受子宫内的压力,最终发生破裂。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与生殖道感染的关联更为密切。
孕妇一旦确诊胎膜早破,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站立或走动,以防羊水大量流出和脐带脱垂。另外,保持外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严禁性生活。若出现胎儿窘迫、孕妇感染等紧急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可选择剖宫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