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肺栓塞可以治疗,但治愈效果取决于栓塞的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 血栓肺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流受阻的一种急症。常见病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是主要发病机制,严重时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猝死。
- 诊断血栓肺栓塞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辅助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可能,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栓塞部位及范围;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
- 治疗血栓肺栓塞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对于高危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行溶栓治疗,如使用阿替普酶快速溶解血栓。极危重患者可能需介入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血栓肺栓塞的预后与栓塞范围、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相关。及时诊断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需长期随访和管理。复发风险较高者需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身抗凝。
针对血栓肺栓塞患者,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需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或穿戴弹力袜。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