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其成因涵盖非疾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如病毒性脑炎、多巴胺功能异常等。家长要保持耐心,多鼓励孩子,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逐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和学习质量。
一、非疾病因素:
1、遗传因素:多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尤其是患者其直系亲属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者,遗传率较高。遗传方式通常为多基因遗传,多个微效基因的累积效应以及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增加了个体患多动症的风险。
2、家庭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多动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例如,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甚至发生家庭暴力,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充满压力和不稳定的环境中,心理上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和心理状态,进而增加患多动症的可能性。
二、疾病因素:
1、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脑部引发炎症,可损害脑实质和神经细胞,影响神经传导和大脑功能,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多动症的表现。
2、多巴胺功能异常:大脑中神经递质多巴胺在维持注意力、调节行为和情绪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多巴胺功能失调,如分泌不足或受体功能异常时,会打破神经递质平衡,干扰神经系统对行为的控制,引发多动症症状。
对于有多动症孩子的家庭,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如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就诊,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评等,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