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产生瘙痒感主要与炎症介质释放、神经末梢激活、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因素相关,这些生理变化共同作用,刺激神经传导引发瘙痒。
1、炎症介质释放:当机体接触过敏原或受其他诱发因素影响,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会脱颗粒,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以组胺为例,其可与皮肤血管、神经末梢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同时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觉。这些炎症介质的持续释放和作用,使瘙痒症状反复或加重 。
2、神经末梢激活:炎症介质的作用会导致皮肤内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强。正常情况下,神经末梢对轻微刺激不产生强烈反应,但在荨麻疹发作时,组胺等物质改变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特性,使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增高。这种激活状态下,神经末梢将异常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感知后产生瘙痒的主观感觉,且搔抓行为还会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形成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 。
3、血管通透性改变:炎症介质促使皮肤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血浆中的液体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即风团。组织间隙压力升高,压迫周围的神经纤维,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信号。同时,渗出的液体中含有多种炎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局部聚集,持续刺激神经,加重瘙痒症状 。
针对荨麻疹瘙痒,首先应避免搔抓,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并加重瘙痒。若瘙痒严重且伴有呼吸困难、头晕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