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阴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局部微生态失衡、外源感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发病风险。
1、局部微生态失衡:阴道内正常存在多种微生物,形成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环境,乳酸杆菌作为优势菌可维持阴道酸性环境,抑制真菌生长。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阴道内pH值升高,为白色念珠菌的大量繁殖创造条件。
2、外源感染:直接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是引发真菌性外阴炎的外源因素。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场所,接触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毛巾、浴盆、坐垫等,若外阴皮肤黏膜存在微小破损,真菌便可能侵入并引发感染。性生活过程中,若性伴侣存在真菌性尿道炎、龟头炎等,可通过性接触将真菌传播给女性,导致外阴感染。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不良生活习惯,易导致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形成闷热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适宜白色念珠菌生长。同时,不勤换内裤、内裤与袜子混洗等行为,会使外阴持续处于不良卫生状态,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真菌性外阴炎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宽松内裤,避免穿着紧身化纤内裤;避免频繁使用阴道清洁剂冲洗阴道,以免破坏微生态平衡。若出现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