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脓肿、疖和痈可由皮肤损伤,以及疾病因素如糖尿病、皮脂腺囊肿感染、毛囊角化病等引起。若发现皮肤出现脓肿、疖或痈,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正常情况下,皮肤能阻挡细菌入侵。搔抓、摩擦、烫伤、刺伤等皮肤损伤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一旦受损,细菌就容易通过破损处进入皮下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脓肿、疖和痈。对于轻微皮肤损伤,应及时清洁、消毒,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若损伤较深或已出现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必要时可能需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预防和控制感染。
二、疾病因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对细菌的吞噬和杀灭能力减弱。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在皮肤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感染,导致皮肤脓肿、疖和痈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按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若出现皮肤感染,治疗感染的同时需加强血糖监测与控制。
2、皮脂腺囊肿感染:皮脂腺导管堵塞造成皮脂逐渐淤积形成囊肿。囊肿内容物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一旦感染容易发展为脓肿。较小的皮脂腺囊肿感染,可先遵医嘱使用口服阿奇霉素、外用鱼石脂软膏等抗生素控制炎症。若囊肿较大或反复感染,可能需进行皮脂腺囊肿切除术。
3、毛囊角化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患者毛囊口角化异常,毛囊口堵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排出不畅,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皮肤出现疖、痈等病变。治疗时可遵医嘱外用维A酸乳膏,改善毛囊角化情况,合并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搔抓、摩擦皮肤,防止皮肤损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提高免疫力等。若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挤压,以免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