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等,一般采用抗菌药物。
1、一般治疗:严格卧床休息至热退后7-10天,避免过早活动诱发肠出血或穿孔。实施消化道隔离措施,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避免粗纤维食物。发热期每日补液量需维持在2000-3000ml,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密切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及腹部体征变化。
2、抗菌药物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为一线用药,对伤寒沙门菌抗菌活性强,耐药率低。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适用于敏感菌株感染,但儿童及孕妇禁用。重症病例可联用阿奇霉素,尤其对多重耐药菌株效果显著。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10-14天,热退后仍需继续用药5-7天。
3、支持治疗:持续高热采用物理降温结合对乙酰氨基酚控制体温。严重毒血症症状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血浆置换适用于伴有严重内毒素血症病例。恢复期逐步增加饮食营养密度,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康复。
伤寒患者治愈后仍需继续随访,定期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直至确认无带菌状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需充分加热煮熟,饮用水应煮沸或消毒。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便后及餐前严格洗手。恢复期避免重体力劳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做好灭蝇防蝇工作。慢性带菌者禁止从事食品加工和供水系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