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胎儿短肠综合征的症状

刘泽群 妇产科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咨询

胎儿短肠综合征应该是指儿童短肠综合征,其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广泛切除后,引起的一系列以腹泻、营养不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消化功能紊乱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1、腹泻:由于小肠吸收面积大幅减少,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从而引起频繁腹泻。腹泻的程度和频率因剩余小肠的长度和功能而异,严重者每天可腹泻十余次甚至更多。

2、营养不良: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短肠综合征会使营养物质的吸收明显减少。患儿会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生长发育迟缓、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患儿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3、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频繁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钠、钾、氯等。患儿可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以及乏力、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4、消化功能紊乱:患儿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因为小肠切除后,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功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和传输过程发生障碍,导致胃肠道不适。

对于儿童短肠综合征,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在饮食方面,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止泻,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定期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和生长发育。

2025-03-1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