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有异味通常需挂产科、妇科、产后康复科等科室进行治疗,依据产妇具体情况,从不同专业细分领域查找病因并提供治疗。
1、产科:在产后初期,恶露异味大概率与子宫恢复进程有关。比如子宫收缩乏力,致使恶露长时间淤积宫内,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产科医生擅长通过触诊子宫,了解其收缩力度、位置及大小,结合恶露的量、色、质地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复旧不良问题。若确诊,可在医生指导下按摩子宫,或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注射液等促进宫缩,加速恶露排出,预防感染加剧。
2、妇科:若产后一段时间,恶露异味还伴有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多指向妇科病症。如阴道炎,不同类型阴道炎致病病原体各异,霉菌性阴道炎由霉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则为滴虫感染,都可能致使阴道分泌物混入恶露,改变其气味。妇科医生凭借阴道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检查,精准鉴别病原体,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克霉唑栓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甲硝唑片用于滴虫性阴道炎,针对性消除病因。
3、产后康复科:部分产妇恶露异味是因盆底肌功能障碍间接引发。盆底肌松弛,盆腔脏器脱垂,会影响恶露引流,使恶露在局部积聚、腐败。产后康复科利用专业仪器对盆底肌进行肌力、疲劳度测评,为产妇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涵盖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恶露引流,协同解决异味问题。
产后发现恶露有异味,切勿自行用药或忽视不管。应及时记录恶露性状、气味变化细节,就诊时如实告知医护人员分娩详情,包括顺产或剖宫产、有无侧切或撕裂等,有助于医生更精确的判断病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及卫生巾,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以防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