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非疾病因素主要涉及生理性黄体囊肿,而疾病因素则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畸胎瘤等。
一、非疾病因素:
育龄期女性在排卵后,卵泡腔内压力降低导致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伸入颗粒层,在促黄体生成素作用下演变为体积较大的黄体囊肿。此类囊肿多与月经周期相关,通常在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超声可自然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二、疾病因素:
1、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至卵巢种植,随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陈旧性血性囊肿。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超声可见囊壁粗糙、囊内密集光点。治疗需根据生育需求选择药物(如GnRH-a类药物亮丙瑞林)或腹腔镜手术,术后需联合孕三烯酮预防复发。
2、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的良性肿瘤,可能与输卵管伞端反复炎症刺激或激素水平波动相关。超声可见单房薄壁囊肿,透声良好。直径<5cm者可动态观察,>5cm或有扭转风险时需行囊肿剔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
3、卵巢畸胎瘤:由多能性生殖细胞异常分化形成,囊内含油脂、毛发、牙齿等组织。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可见强回声光团伴声影。因存在恶变风险(约1%-3%),一旦确诊建议尽早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术。
育龄期女性应每年行妇科超声筛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直径超5cm或性质不明囊肿需完善MRI、肿瘤标志物检测并评估手术指征;术后严格遵医嘱复查,规避高雌激素保健品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