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气管狭窄程度较轻,进展缓慢,且患者基础身体状况良好,通过有效治疗与管理,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要是狭窄严重,短时间内快速进展,或者患者本身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就可能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 当气管狭窄程度较轻,如狭窄程度在50%以下,气道仍能维持基本的气体交换功能。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耗氧增加的情况下,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日常安静状态下呼吸基本不受影响。并且,若狭窄进展缓慢,人体的呼吸功能有时间逐渐适应,通过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以及胸廓、呼吸肌等代偿机制发挥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机体的氧供,此时通常不会因气管狭窄而面临生命危险。
- 然而,严重的气管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甚至更高时,气道阻力显著增加,气体进出肺脏严重受限。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甚至端坐呼吸,难以平卧。在这种情况下,机体缺氧迅速加重,可引发低氧血症,进而累及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若狭窄进展迅速,如气管内肿瘤短期内快速生长堵塞气管,或因外伤导致气管急性损伤、狭窄,患者来不及建立有效的代偿机制,会在短时间内陷入严重缺氧状态,引发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本身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气管狭窄更加严重,其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生命安全往往受到极大威胁。
一旦怀疑气管狭窄,应及时就医,完善胸部CT、气管镜等检查,明确狭窄程度与病因。若狭窄程度较轻,积极治疗原发病。若狭窄严重,需根据病情选择气管狭窄切除术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