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色尿液提示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蚕豆病、横纹肌溶解症等,具体需结合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该症状本质是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经肾脏排泄,尿液呈现暗红色至深褐色外观,若出现此类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1、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均可能导致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患者常伴贫血、黄疸及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网织红细胞升高、结合珠蛋白下降。
2、输血反应:ABO血型不合易引发急性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血者血管内破裂,出现寒战、高热、腰背痛及血红蛋白尿。此类患者需立即停止输血,并遵医嘱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接触氧化性物质(如蚕豆、磺胺类药物)后发生氧化应激溶血。尿液颜色变化可滞后于症状出现,需避免诱发因素,急性溶血期需补液及碱化尿液。
4、横纹肌溶解症:该疾病肌肉细胞破坏释放肌红蛋白,尿液呈现酱油色,常伴肌痛、肌无力及血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若是此类疾病导致,则需积极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如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尿量>300ml/h,必要时血液净化治疗以防止急性肾损伤。
建议立即就诊并进行尿常规、尿隐血试验及肌红蛋白检测。若是溶血性疾病,需配合医生完善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及溶血相关检查;肌肉损伤需评估肌酸激酶及电解质水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监测肾功能变化,避免肾毒性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