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主要由性生活不卫生、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等疾病因素引起。若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明确诊断。
一、非疾病因素:
1、性生活不卫生:经期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前后不注意清洁,易使外界病原体侵入盆腔,引发炎症。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以杀灭病原体,控制感染。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久坐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抵抗力下降;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内裤、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等,都可能增加盆腔炎症发生风险。建议避免久坐,适当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
二、疾病因素:
1、沙眼衣原体感染:此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侵袭女性生殖道,引发盆腔炎症。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抑制衣原体繁殖,消除感染。
2、淋病奈瑟菌感染:该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宫颈管黏膜炎,若未及时治疗,病菌上行可导致盆腔炎症。治疗通常需遵医嘱采用头孢克肟、大观霉素等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控制病情发展。
3、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厌氧菌等病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可上行感染盆腔。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调节阴道菌群,抑制病菌生长,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症。
日常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固定性伴侣,性生活前后清洗外生殖器;经期避免性生活,选择质量合格的卫生用品,勤换卫生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确诊盆腔炎症后,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等,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腹痛加剧、发热不退、阴道大量出血等症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