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鼠咬出血了影响通常较大,老鼠携带多种病菌,严重时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肾综合出血热、鼠咬热、败血症等,需要引起重视。
- 老鼠作为多种病原体的宿主,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被其咬伤出血后,感染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老鼠可能携带汉坦病毒,人被咬伤感染后,可能引发肾综合征出血热,初期症状类似感冒,随后会出现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等严重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此外,鼠咬热也是常见疾病,由念珠状链杆菌或小螺菌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关节痛,伤口周围还可能出现红斑、水疱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 从伤口本身来看,老鼠牙齿尖锐,咬伤常导致较深且不规则的创口,这种伤口为细菌滋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口腔内细菌众多,老鼠在啃咬过程中,细菌会随唾液进入伤口,引发局部感染,如伤口红肿、疼痛加剧、化脓等。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甚至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而且,不规则伤口愈合难度较大,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影响肢体活动功能,尤其是手部等关节附近的伤口。
若不幸被老鼠咬出血,建议患者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污血,减少病原体残留,但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导致二次损伤。随后用流动的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以降低感染风险。冲洗后,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务必及时前往医院,医生一般会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清创缝合手术。最后,需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