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易栓症的诊断指标怎么检查

王利群 妇产科 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咨询

易栓症的诊断指标主要包括凝血因子异常、抗凝蛋白缺陷以及基因突变等,检查方法则涉及血液检测、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建议易栓症人群注意生活方式,若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诊。

一、诊断指标:

1、凝血因子异常: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是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病因,可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此外,凝血因子VIII水平升高也与易栓症相关。

2、抗凝蛋白缺陷:抗凝蛋白包括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等,其活性或含量降低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例如,蛋白C和蛋白S在调节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乏时易引发静脉血栓。

3、基因突变:除了上述凝血因子相关基因突变外,还有其他基因突变如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突变,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进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二、检查:

1、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抗凝蛋白的活性和含量来评估易栓倾向。例如,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的活性,可发现其是否异常降低。

2、基因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与易栓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如凝血因子Ⅱ基因20210A突变等,有助于明确遗传性易栓症的病因。

3、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发现已形成的血栓,如静脉超声检查可检测深静脉血栓,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用于评估肺栓塞等情况,但这些检查不直接用于易栓症的诊断,而是辅助判断血栓形成情况。

对于易栓症患者或有易栓症风险的人群,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戒烟限酒等。对于有明确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预防血栓形成。女性在孕期或口服避孕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易栓症的发病风险。一旦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疑似血栓形成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04-10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