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细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皮疹、发热等症状,若发现有这些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明确感染类型并接受治疗。
1、局部红肿热痛:细菌入侵皮肤后,在局部大量繁殖,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导致血液流量增加,从而使皮肤出现发红的现象。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可能引发局部肿胀。细菌及其毒素还会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炎性介质还会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皮肤发热。
2、皮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会引发不同形态的皮疹。以脓疱疮为例,该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细菌在皮肤表面繁殖,刺激表皮细胞,使其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水疱,水疱破裂后会露出糜烂面,干燥后结成蜜黄色脓痂。而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炎症刺激下,患者毛囊口可能形成红色丘疹,有时顶部会出现白色脓疱,周围有红晕。
3、发热:当皮肤细菌感染较为严重时,细菌及其释放的毒素会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细菌后,会释放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可能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一般轻度感染可能仅出现低热,体温在38℃左右,而严重感染时体温可能会超过38.5℃,甚至更高。
建议患者日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换洗衣物,尤其是在炎热多汗季节,以减少感染风险。另外,在公共场合,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注意个人物品的使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