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月经量减少等,治疗药物有孕激素、短效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
一、症状:
- 月经周期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月经周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规律。有的患者月经周期会缩短,原本规律的月经周期可能从28-30天缩短至20天左右,甚至更短;而有的患者月经周期则会延长,可能从原本的规律周期延长到数月,出现闭经后又突然大量出血的情况。这种月经周期的紊乱让患者难以预测月经的到来时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 月经量增多:患者的月经量也会有显著变化。部分患者月经量会明显增多,表现为月经期间出血量大,可能伴有大量血块,卫生巾更换频繁,严重时可能会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 月经量减少:还有部分患者月经量会减少,但月经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淋漓不尽,可持续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长期的少量出血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感染等。
二、治疗药物:
- 孕激素:如地屈孕酮,其可以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无排卵性功血,可在月经周期后半周期使用地屈孕酮,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使子宫内膜正常脱落,起到调整月经周期、减少出血的作用。
- 短效口服避孕药:如优思明,其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抑制排卵,同时使子宫内膜变薄,减少月经量,还可调整月经周期。适用于青春期及生育年龄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一般按照规律的服药方法,每天定时服用,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状,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亮丙瑞林,其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子宫内膜萎缩,达到止血和减少月经量的效果。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尤其是对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等,一般需要反向添加雌激素进行预防。
需注意,上述提及的所有药物均应该遵医嘱服用。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肝、鸡蛋、黄瓜等,以预防贫血。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在治疗期间,需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出血量大、头晕、心慌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