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情况下,出现疣体大概率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但这一现象并非绝对。疣体是一种皮肤或黏膜表面的良性赘生物,HPV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但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 HPV病毒家族庞大,有多种亚型,部分亚型具有亲上皮性,尤其易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当人体皮肤或黏膜出现微小破损时,HPV病毒便有机会侵入。病毒进入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堆积,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疣体。例如,HPV16、18等高危型病毒,除了可引起尖锐湿等疣体,还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相关;HPV6、11等低危型病毒,常引发良性的尖锐湿等疣体。从感染HPV到长出疣体,通常存在一定潜伏期,短则2-3周,长可达8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时间因个体免疫力、感染病毒量等因素而异。
- 除了HPV感染,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类似疣体的病变。例如,真菌感染有时会引发皮肤出现疣状损害,如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股癣,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皮肤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形似疣体。此外,某些皮肤肿瘤,如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皮肤表面扁平或略隆起的斑块,外观也类似疣体。另外,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能损伤皮肤细胞DNA,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疣状病变。这些非HPV感染导致的“疣体”,在症状表现、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上,都与HPV感染所致疣体相似。
若发现身体出现疣体,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如果确诊为HPV感染导致,对于较小疣体,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方法去除,通常一次治疗即可见效,但较大或多发疣体可能需多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