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功能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 女性的月经周期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精确调控。当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环境改变或过度劳累时,下丘脑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异常。这可能影响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最终使得卵巢功能紊乱。此时卵巢可能持续分泌雌激素,但无排卵形成黄体,也就缺乏孕激素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致使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当雌激素水平波动时,子宫内膜便不规则脱落,就可能引发子宫功能性出血。同样,在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也常出现排卵障碍,进而导致子宫功能性出血。
- 子宫内膜存在复杂的局部调节机制,其合成和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生长因子等,对子宫内膜的生长、修复和血管舒缩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当这些局部调节因子失衡时,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过程被打乱,可能导致子宫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失调,血管破裂出血且难以止血,从而引发上述情况。而且,子宫内膜的纤溶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使原本正常的内膜修复过程受阻,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
若出现子宫功能性出血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妇科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等手段明确诊断,并评估出血原因及严重程度。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辅助维持内分泌平衡,预防子宫功能性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