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落叶型天疱疮怎么得的

刘芳 皮肤病与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咨询

落叶型天疱疮发病原因复杂,可分为非疾病原因和疾病原因两大类。非疾病原因包括药物因素、疫苗接种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等;疾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机制、感染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等。

一、非疾病原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天疱疮。含硫醇和酚类的药物是已知的天疱疮诱发因素。例如,硫醇类药物(如青霉胺)和酚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利福平可能通过与桥粒蛋白结合形成新抗原,激活免疫反应,导致天疱疮。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也可能成为天疱疮的诱发因素。流感、乙肝、狂犬病和破伤风疫苗等均被报道可能诱发或加重天疱疮。此外,COVID-19疫苗也被报告为可能的诱因,疫苗可能通过刺激预存在的亚临床自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其他外部因素:物理创伤如手术、意外创伤、电击伤、农药接触等也可能诱发天疱疮。此外,某些食物中的成分如大蒜、洋葱中的硫醇化合物也可能通过类似药物的作用机制诱发天疱疮。

二、疾病原因:

1、自身免疫机制: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抗体攻击皮肤中的桥粒蛋白有关。这些自身抗体导致角质形成细胞间的黏附丧失,从而引发皮肤大疱和鳞屑形成。

2、感染因素: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天疱疮。例如,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能与皮肤中的桥粒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从而引发天疱疮。

3、内分泌因素:妊娠和月经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天疱疮的发生和加重。例如,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Th1/Th2平衡向Th2偏移,从而增加IgG自身抗体的产生。

对于落叶型天疱疮的预防和治疗,建议避免接触已知的诱发因素,如某些药物、疫苗、化学物质和食物。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进行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情监测和管理。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皮肤科随访,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复发。

2025-04-01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