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的诊断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水平等。这些指标从不同层面反映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状态,是准确诊断易栓症的重要依据。
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易栓症患者中,PT可能缩短,提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加速。这意味着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等的活性可能增强,使得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通过检测PT,能初步判断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易栓症时,APTT可缩短,表明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Ⅻ、Ⅺ、Ⅸ、Ⅷ等的活性异常升高,加速了凝血过程。APTT的变化能辅助医生判断内源性凝血系统在易栓症发病中的作用。
3、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正常情况下,其水平较低。但在易栓症患者体内,由于血栓形成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显著升高。其是反映体内血栓形成及溶解的重要标志物,高水平的D-二聚体提示近期可能存在血栓形成事件,对易栓症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若怀疑患有易栓症,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自身症状、既往病史及家族疾病史,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上述各项指标检测。若确诊易栓症,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各项指标,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