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后多天仍然感到疼痛可能是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伤口在缝合后会经历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周到一个月。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超过预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伤口感染是导致持续疼痛的常见原因。细菌侵入伤口会引起局部红肿、发热和疼痛,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脓液渗出。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同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非常重要,避免沾水或用手触碰。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也会延缓愈合。如果伤口位于关节附近或经常活动的部位,频繁牵拉可能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影响组织修复。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由于血管功能较差,愈合速度通常会比健康成年人慢30%到50%。
缝线反应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少数人对缝线材料会产生排斥反应,表现为局部持续疼痛和轻微红肿。这种情况通常在拆线后会逐渐缓解。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提前拆除缝线或更换敷料方式。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长期疼痛。如果手术过程中细小神经受到损伤,即使伤口表面愈合,仍可能感到刺痛或麻木。这种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采取物理治疗或药物干预。
过度瘢痕形成也会引起不适。部分人群容易产生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这些异常增生的组织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导致持续性疼痛或瘙痒。早期使用硅胶贴片或压力治疗有助于预防这种情况。
饮食调理对伤口愈合很重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行为会显著延缓愈合进程。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利于恢复。
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伤口渗液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安排血液检查或局部B超,以明确是否存在深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促进伤口正常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