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杆菌感染可能会引发持续发热、腹泻、相对缓脉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合理用药,并做好隔离与护理。
一、症状:
1、持续发热:伤寒杆菌经口进入人体,穿过肠黏膜,在肠道淋巴组织内繁殖,随后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细菌在血液中释放内毒素,内毒素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使前列腺素E合成与释放增加,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
2、腹泻:伤寒杆菌在肠道淋巴组织大量繁殖,可能导致肠道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甚至坏死、脱落。肠道正常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因此受到影响,肠道蠕动紊乱。此外,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患者会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相对缓脉:在发热的同时,伤寒杆菌感染引发的毒血症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毒血症致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其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增强,可能使得心率的增加幅度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形成相对缓脉。
二、药物:
1、环丙沙星:DNA旋转酶对细菌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至关重要,环丙沙星可与该酶结合,阻碍细菌DNA的正常合成,导致细菌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与繁殖,最终死亡,从而有效控制伤寒杆菌感染引发的症状。
2、头孢曲松:头孢曲松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能与伤寒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此外,头孢曲松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伤寒杆菌作为革兰氏阴性菌,其感染症状可通过头孢曲松的治疗得到有效缓解。
3、氯霉素:氯霉素通过可逆地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阻止肽链延伸,干扰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伤寒杆菌的生长繁殖。尽管氯霉素具有副作用,但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对其他药物过敏的情况下,氯霉素仍能发挥治疗作用,减轻伤寒杆菌感染症状。
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或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