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否为毛囊炎,可从观察皮疹特征、了解发病部位以及借助专业检查等方面判断。若皮疹持续不消退、症状加重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1、观察皮疹特征:毛囊炎典型皮疹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随后可迅速发展为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结痂而愈,但也可能会反复出现新疹。脓疱内容常为白色或黄白色,若脓疱破裂,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皮疹大小通常在数毫米左右,散在分布,一般互不融合,数目多少不定,可为单个或多个,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成群分布的情况。
2、了解发病部位:毛囊炎好发于毛发密集部位,如头皮、面部、颈部、胸背部及外阴部等。头皮毛囊炎较为常见,可导致头皮出现红色丘疹、脓疱,伴有瘙痒或疼痛,严重时可能引起脱发。面部以胡须区、眉间等部位多见,尤其是男性,在剃须过程中若损伤皮肤,易引发毛囊炎。胸背部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也是毛囊炎的高发区域。外阴部因温暖潮湿,细菌或真菌容易滋生,也易发生毛囊炎,可出现局部的毛囊性红肿、疼痛。
3、借助专业检查:对于症状不典型或难以确诊的毛囊炎,可借助专业检查手段。医生可通过采集脓疱内容物或病变部位的皮屑进行涂片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如细菌性毛囊炎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球菌,马拉色菌毛囊炎涂片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厚壁孢子。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
若患有毛囊炎,不要自行挤压皮疹,以免导致炎症扩散。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尤其是在出汗较多时。尽量避免搔抓、摩擦皮肤,减少皮肤损伤。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闷热、潮湿环境。定期复诊,观察病情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