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出血的治疗需采取综合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局部处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控制急性出血并预防复发。
1、局部处理:急性出血期的首要措施。温水坐浴每日2-3次,温度维持在40℃左右,每次15分钟。轻柔清洁肛周区域,避免使用粗糙厕纸摩擦。局部压迫止血采用无菌纱布垫敷,出血严重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暂时止血。痔疮回纳手法适用于脱垂痔核出血,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冰敷可暂时性收缩血管,但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保持肛周干燥,必要时使用吸水敷料。
2、药物治疗:针对出血和炎症的针对性用药。外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剂保护黏膜并止血,含有利多卡因成分可缓解疼痛。口服地奥司明改善静脉张力,减少出血倾向。便血明显者可短期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活血止血。合并感染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滋生。局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性水肿。药物需遵医嘱使用。
3、物理治疗:非药物性干预手段。红外线凝固术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出血,促进血管闭塞。橡皮圈套扎术治疗脱垂痔核,阻断血流后自然坏死脱落。硬化剂注射疗法将聚桂醇注入痔核基底部,诱导纤维化。低温等离子治疗精准消融出血病灶,创伤较小。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精准阻断血流。传统结扎切除术用于反复出血的较大痔核。
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避免久蹲用力。如厕时采用蹲姿或使用脚凳抬高膝关节,减少直肠压力。避免搬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活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局部潮湿刺激。急性期后逐步恢复适度运动,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