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的症状包括腹痛、阴道出血、休克表现等,治疗药物有硫酸镁、氨甲环酸、头孢曲松钠等。子宫破裂属于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大多出现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一旦怀疑发生子宫破裂,需立刻就医进行腹部超声、体格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此评估病情。
一、症状:
1、腹痛:此为子宫破裂最为主要的症状。在破裂瞬间,产妇会突然感觉下腹部有撕裂样剧痛,随后疼痛可能短暂有所缓解,但随着血液、羊水及胎儿进入腹腔,对腹膜产生刺激,腹痛会再次加剧且呈持续性。
2、阴道出血:子宫破裂后,会出现程度不一的阴道出血。出血量的多少与破裂口大小、是否累及血管等因素相关。如果破裂口较小且未损伤大血管,或许仅呈现少量阴道流血。但如果破裂口较大,累及子宫动脉等大血管,就会有大量阴道出血,血液颜色可为鲜红色。
3、休克表现:因子宫破裂致使大量出血,产妇会迅速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二、治疗药物:
1、硫酸镁:在子宫破裂早期,若破裂口较小且情况相对稳定,可依照医嘱使用硫酸镁,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其药理作用在于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而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减少因宫缩致使子宫破裂进一步恶化。
2、氨甲环酸: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实现止血功效。当子宫破裂出血时,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有利于减少出血,控制病情。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借助输血等手段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
3、头孢曲松钠:子宫破裂后,由于宫腔与外界相通,极易引发感染,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可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产妇因感染引发并发症的风险。该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孕妇应按时产检,及时察觉并处理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问题,防止因产道梗阻引发子宫破裂。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务必告知医生,孕期密切监测子宫状况。分娩过程中,要严格遵从医生指导,避免不恰当使用宫缩剂,降低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