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根据病因可分为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治愈药物因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等。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过敏性紫癜,泼尼松龙是常用药物。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的炎症渗出,缓解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对血管的损伤。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地塞米松有时也会应用,可促进血小板生成,抑制血小板的破坏,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
2、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依赖的紫癜患者,免疫抑制剂可发挥作用。环磷酰胺能抑制细胞的增殖,非特异性地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胞,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对血管的损伤,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等。硫唑嘌呤也可抑制体内淋巴细胞的增殖,调节免疫,常用于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帮助维持血小板水平,减少出血倾向。
3、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轻紫癜症状。芦丁片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与维生素C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功能,辅助治疗紫癜,尤其适用于过敏性紫癜患者,对缓解皮肤紫癜有一定作用。
对于紫癜患者,日常护理十分关键。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出血。饮食上,过敏性紫癜患者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添加食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要避免食用过硬、粗糙的食物,防止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观察病情变化。若紫癜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腹痛加剧、便血、尿血、头痛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