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α疱疹病毒亚科的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引起口腔及周围皮肤黏膜感染。该病毒具有嗜神经特性,初次感染后常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在免疫力下降时可被激活导致复发。
-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病因是病毒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传播途径包括接吻、共用餐具或直接接触疱疹液。病毒在表皮和真皮细胞内复制,随后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至神经节形成潜伏感染。诱发因素包括发热、日晒、创伤、应激和免疫抑制等。原发性感染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牙龈口腔炎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复发性感染多发生在口唇交界处,初期有灼热感,随后出现成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单纯疱疹病毒1型还可引起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甲沟炎和脑炎等并发症。
-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处理。系统性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及其前体药伐昔洛韦,可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但要遵医嘱使用。频繁复发者可采用长期抑制疗法。疱疹性角膜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使用利巴韦林滴眼液或更昔洛韦滴眼液。对于疱疹疼痛人群可按照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有助于改善疼痛的情况。
针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管理,建议避免与活动期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使用防晒霜预防日光诱发的复发。加强手卫生,尤其接触疱疹后需彻底洗手。同时,避免自行挑破水疱导致继发感染或传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应激和疲劳等诱发因素。若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