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由病原体感染、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造成,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若怀疑患有子宫内膜炎,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血常规、子宫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情。
一、病因:
1、病原体感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可经阴道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通过产生毒素、黏附并侵入子宫内膜细胞等方式引发炎症。此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较为常见,这些病原体可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导致炎症发生。
2、宫腔操作:人工流产、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使细菌易于侵入。手术器械若消毒不严格,会增加病原体带入宫腔的风险,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当女性患有宫颈炎、阴道炎时,炎症可能向上蔓延累及子宫内膜。因为女性生殖器官相互毗邻,炎症容易扩散,导致子宫内膜感染发炎。
二、治疗:
1、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头孢曲松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无法构建完整的细胞壁,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可有效对抗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细菌。甲硝唑能进入细菌细胞内,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引发的子宫内膜炎。
2、手术治疗:若子宫内膜炎引发宫腔积脓,一般需经医生操作进行手术治疗。宫腔引流术通过手术将脓液引出,减轻炎症对子宫内膜的持续破坏,缓解症状。对于存在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且合并感染的情况,可能需进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病变组织,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控制炎症。
3、物理治疗:在子宫内膜炎症状较轻时,可采用热敷等物理方法,通过温热刺激,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热敷还能缓解因炎症引起的下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尤其是经期要及时更换卫生巾,防止细菌滋生。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病原体感染风险。进行宫腔操作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器械严格消毒。若出现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