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患有子宫肌瘤通常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关注月经变化、留意腹部体征、关注疼痛症状、关注压迫症状、进行妇科检查等。
1、关注月经变化:子宫肌瘤可能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的情况,严重时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2、留意腹部体征:当子宫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在腹部触及肿块。通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更容易触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可能不规则,有时可感觉到肿块随子宫活动而移动。
3、关注疼痛症状: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会引起疼痛,但当肌瘤发生红色样变、蒂扭转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及腰酸背痛等症状。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
4、关注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向前生长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若压迫输尿管,还可能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等。此外,子宫肌瘤向后生长压迫直肠,可能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5、进行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增大,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突起,质地较硬。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外口时,妇科检查可看到宫颈口有肿物,表面光滑,粉红色,质硬,若伴感染,表面可有溃疡或渗出。
如果怀疑自己有子宫肌瘤,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妇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若肌瘤较小、无症状或近绝经期女性,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肌瘤变化情况。若肌瘤较大、症状明显或有恶变倾向等,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肌瘤类型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