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征等方面。若出现异常表现,建议患者及时咨询医生。
1、病因与发病机制: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桥粒芯糖蛋白3等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破坏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导致表皮内水疱形成。大疱性类天疱疮同样为自身免疫病,但其自身抗体主要针对基底膜带的BP180和BP230抗原,可引起基底膜带损伤,形成表皮下水疱。
2、临床表现:寻常型天疱疮好发于中年人,水疱多发生于口腔黏膜,随后可累及皮肤,水疱松弛易破,破后形成糜烂面,不易愈合,尼氏征阳性,即轻推水疱,水疱可向周围扩展,疱壁易撕脱。大疱性类天疱疮多见于老年人,水疱紧张饱满,不易破裂,好发于四肢屈侧、腹部、腹股沟等部位,尼氏征阴性,口腔黏膜受累相对少见。
3、组织病理特征:寻常型天疱疮在组织病理上表现为表皮内棘层松解,水疱位于棘层细胞之间。大疱性类天疱疮则显示表皮下疱,无棘层松解现象,真皮乳头层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若发现皮肤出现水疱等症状,不要自行判断疾病类型。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详细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等检查,准确区分是寻常型天疱疮还是大疱性类天疱疮,进而采取合适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