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通常由医疗操作、胸部创伤、肺部疾病等因素引发,少量气胸一般不严重,但大量或张力性气胸,一般比较严重,建议患者立即前往医院检查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一、原因:
1、医疗操作:胸腔穿刺、机械通气等医疗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气胸。在胸腔穿刺过程中,若穿刺针误穿肺部,可使肺内气体进入胸腔。机械通气时,过高的气道压力会使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引发气胸。
2、胸部创伤:车祸、高处坠落、暴力撞击或锐器刺伤胸部,会直接破坏胸壁和肺部的完整性。胸壁破损时,外界空气经伤口进入胸腔,打破胸腔内的负压环境,胸腔压力升高压迫肺部,可能导致肺部萎陷,引发气胸。
3、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肺部疾病是气胸常见诱因。以COPD为例,患者的小气道因炎症和黏液堵塞,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气体潴留致使肺泡过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后融合形成肺大疱。肺大疱壁薄,在咳嗽、用力排便等胸腔压力骤升的情况下,极易破裂,使肺内气体进入胸腔,引发气胸。哮喘患者发作时,支气管痉挛、通气不畅,同样会使肺泡内压力升高,增加肺大疱形成与破裂的风险。
二、是否严重:
气胸是否严重,取决于气胸含量、类型、肺压缩程度。少量气胸时,肺压缩程度较轻,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胸腔内压力升高不明显,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胸痛或呼吸困难,一般通过保守治疗,气体可自行吸收,肺部恢复正常,对身体影响不大。但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十分严重。大量气体积聚胸腔,胸腔压力急剧升高,不仅严重压迫肺部,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还会压迫纵隔,使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功能,阻碍静脉血回流。可能引发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建议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另外,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胸腔压力突然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