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可能是孕妇体位不当、脐带因素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因素导致的。
一、非疾病因素:
1、孕妇体位不当:孕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进而使胎盘灌注量不足,引起胎儿缺氧。例如,有些孕妇在孕晚期习惯长时间仰卧睡觉,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改变孕妇体位,如采取左侧卧位,可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液循环,缓解胎儿窘迫症状。若经体位调整后胎儿情况仍未改善,需进一步评估并采取其他措施,如吸氧等。
2、脐带因素: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重要结构,若发生脐带缠绕、脐带打结、脐带脱垂等异常,都可能影响脐带血流,导致胎儿缺氧。比如脐带绕颈,当缠绕过紧或圈数过多时,可阻碍脐带血流通过,使胎儿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对于脐带因素导致的胎儿窘迫,若在分娩过程中发现,可尝试通过改变孕妇体位、吸氧等方式缓解,若情况危急,则需立即进行剖宫产,尽快娩出胎儿,以保障胎儿生命安全。
二、疾病因素: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子痫前期为例,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会使胎盘血管痉挛,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同时,血管内皮损伤还可能引发胎盘早剥,进一步加重胎儿窘迫。
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会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使胎儿代谢异常,耗氧量增加,易发生胎儿窘迫。而且高血糖还可能引起胎盘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影响胎盘血运。
对于孕妇而言,定期产检至关重要,通过产检可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的因素并加以干预。一旦出现胎动异常等可疑胎儿窘迫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胎心监护、超声等检查,以便医生准确判断胎儿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