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涎石病好发于什么部位

朱欣佚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咨询

涎石病好发于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其次是腮腺,舌下腺和下唇、颊部的小唾液腺则较为少见。这一疾病是由于唾液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导致唾液排出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1、颌下腺:该部位是涎石病最为常见的发病部位,这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相较于腮腺分泌液更为黏滞,且钙的含量也相对较高。此外,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且全程较曲折,特别是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这些特点使得唾液易于淤滞,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颌下腺结石在涎石病中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2、腮腺:腮腺也是涎石病的一个重要发病部位,但其发病率相对较低。腮腺结石的形成机制与颌下腺结石相似,同样与唾液的成分、导管的解剖结构以及唾液的流动情况有关。然而,由于腮腺导管的解剖结构相对简单,唾液流动较为顺畅,因此结石的形成相对较少。

3、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和下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虽然也可能发生涎石病,但发病率极低。这些腺体分泌的唾液量较少,且导管的解剖结构相对简单,因此结石的形成较为罕见。

针对涎石病的治疗,应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如促进唾液分泌、按摩腺体等,以促进结石的自行排出。对于较大的结石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导管切开取石术、腺体摘除术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合并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拉定,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2025-03-29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