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和气喘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发,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据《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显示,我国成人慢性咳嗽的患病率约为10.6%,儿童咳嗽的发生率更高。
止咳平喘药物在缓解这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中成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和相对较小的副作用,在止咳平喘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止咳平喘中成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止咳平喘中成药。
【药物一览】
01肺力咳合剂:用于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等。
02急支糖浆: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03通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
04小青龙合剂: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症状。
05固本咳喘片:适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等。
【药物详解】
01肺力咳合剂
①药物成分:主要由黄芩、前胡、百部、红花龙胆、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红管药等组成。这些中药材协同作用,具备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功效。
②适应证:适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症状,尤其是痰热犯肺导致的咳嗽,表现为咳嗽频繁、痰液黄稠、喘息等。对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炎症伴有明显热象的患者,效果显著。同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作期出现的咳嗽、气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③使用注意点:为液体合剂,直接口服,服用前需摇匀。对于儿童患者,可根据年龄调整服用量,用专门的量杯或滴管准确量取剂量。成人则可直接服用规定剂量。服用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以免影响药物在呼吸道黏膜的附着和作用效果。
④不良反应/禁忌: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腹泻,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糖尿病患者禁服,因为其含有一定糖分,可能影响血糖控制。
02急支糖浆
①药物成分:包含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等。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效。
②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外感风热引发的咳嗽,常见症状有咳嗽剧烈、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发热、咽痛等。在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疾病中,若出现上述风热犯肺的症状,均可使用急支糖浆进行治疗。它能快速缓解咳嗽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③使用注意点:为糖浆剂,直接口服,服用后15分钟内不宜饮水,以免影响药物在呼吸道黏膜的附着和作用效果。
④不良反应/禁忌:不良反应少见,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3通宣理肺丸
①药物成分:主要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等组成。
②适应证: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在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初期,若表现为风寒感冒症状,通宣理肺丸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等不适。
③使用注意点:有大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等剂型。其中大蜜丸口感较好,但体积较大,可能不太方便吞咽,可嚼服或分成小块后用温水送服。
④不良反应/禁忌: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便秘等症状。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
04小青龙合剂
①药物成分: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组成。
②适应证:主要用于风寒水饮所致的咳嗽、气喘,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当患者出现上述风寒水饮证候时,小青龙合剂能发挥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的功效。尤其对于冬季或寒冷环境下引发的咳嗽、气喘,效果较为显著。
③使用注意点:为合剂,直接口服,口感略带苦涩,服用时可适当多饮水以减轻苦涩感。
④不良反应/禁忌:不良反应较少,可能会出现口干、口渴等症状。内热咳喘及虚喘者不宜使用,因为其主要针对风寒水饮之证,不适用于内热或虚证引起的咳嗽、气喘。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05固本咳喘片
①药物成分:含有党参、白术(麸炒)、茯苓、麦冬、五味子(醋制)、灸甘草等。
②适应证:适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等症状。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缓解期,能起到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的作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缓解症状。
③使用注意点:用温水送服即可,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片剂碾碎后用温水冲服。
④不良反应/禁忌: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因为此时应以解表散热为主,固本类药物可能会闭门留寇(在疾病初期邪气在表时,错误地使用补益药物或收敛固表的方法,导致病邪被封闭在体内,无法排出),加重病情。在服用期间,忌不易消化食物,以免影响脾胃功能,降低药物疗效。
【用药注意点】
1、辨证用药
中成药的使用强调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咳嗽、气喘需要选用不同的中成药。因此,在使用止咳平喘中成药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准确判断证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若药不对症,不仅可能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
2、按疗程用药
止咳平喘中成药的疗效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尤其是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因此,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足疗程用药,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自行停药。
例如,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固本咳喘片需要连续服用1-3个月才能达到较好的固本培元效果,随意停药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疾病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1、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缓解咳嗽、气喘症状也有一定帮助。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可多吃一些润肺止咳的食物,如雪梨、百合、银耳、枇杷等。
例如,将雪梨去皮去核后,加入适量冰糖和水,炖煮后食用,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可煮粥或炖汤,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此外,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气喘症状。
2、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气喘症状。同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流感高发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刺激。
3、呼吸训练
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方法,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缓解气喘症状。
●腹式呼吸:患者取舒适体位,放松全身,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用鼻子慢慢吸气,让腹部隆起,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此时胸部的手应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嘴巴慢慢呼气,收缩腹部,感觉腹部逐渐回缩。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每分钟呼吸频率保持在10-12次。坚持进行呼吸训练,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通气功能。